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泾川文史 >> 浏览文章
 
 

李泮生 吕建基 宋钟鹏/泾川公路交通运输概略

日期:2015/5/6 14:28:4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李泮生 吕建基 宋钟鹏    阅读  【字体:
 

 

李泮生 吕建基 宋钟鹏/泾川公路交通运输概略

     泾川自古是关西重镇,古丝绸之路通道。宋前由邠、宁西出萧关,元代由长武经泾、平越六盘山直达金城。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交通上,西北的大动脉--西兰公路贯通全境,是东南与西北客商货运的必经之地。

  旧时,这里的交通运输一般以骡、马、驴、牛,铁、木轮大车、手推车等为主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运输工具不断改进。1924年陇东镇守使张兆钾曾征集民工将泾川至静宁的旧道加以整修,可通机动车辆。但实际则按原左宗棠西征植有路旁树的畜力车道略加铺垫而已。1927年冯玉祥将军入甘时曾对西兰公路进行整修。1925年一位上海人带人力车和自行车到泾川,被人们视为奇物。1928年美国传教士多伦从西安返泾时,乘坐的带蓬小轿车,吸引了众多甚感奇特的围观者。此时泾川境内尚无公路可言,车辆通行仍依土路行驶,所有货物运输仍沿用畜力铁轮车;军事运输以骡马车为主要工具。1928年后,为了开发大西北,随即筹建西兰公路。1929年全线程度不同地开始动工。西兰公路泾川境内东起凤翔路口,西止八里趟(平凉和泾川的交界处),全长61公里,地势(泾河川和南原)较平坦,重点工程只有汭河大桥和罗汉洞坡道两处。汭河原架有渡人木桥,后改筑成石墩木面大桥,通行车辆。民国35年(1946)汭河发大水,将靠东的两座桥墩冲毁,当即修复,后将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36年春始铺成石基路面,全线正式通车。国民党政府所属全国经济委员会,为了统一管理西北交通,成立了"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泾川汽车站",站长杜志杨(陕西人)。办理客货运输业务,车辆不多,以客运为主,泾川至西安行车2天,至兰州3天。1937年货运以胶轮车为主,汽车站只收一些包裹、另担货物。

  抗日战争开始,西北为抗敌大后方,更重要的是调运苏联援华军用物资。因此西兰公路路面加宽,桥梁加固,客车以小型汽车改装为28座小轿车。运输机构改为"军事委员会西北公路运输局泾川汽车站"。傅钧涛(河北人)任站长,站址设在城内北大街(谢公馆内),业务增多,车辆停放不便。1939年在北门外与公路养路段合建运输站、停车场,车辆开停,人货运输,大为便利。王佑(东北人)任泾川养路段工程师,刘重权(山东人)任汽车站站长。此时军运物资运输频繁,客商往来日益增多。之后西兰公路泾川段逐渐分设道班,有了专职养路工人。路旁植树,浚沟铺砂,修整路面等路政建设从未间断。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改为"交通部公路总局工程管理局第七运输处泾川汽车站",站长杜志逵(陕西临潼人)。运输车辆增加不少,货物运输多靠汽车,有时供不应求,民间胶轮车增多,1949年,最多的窑店乡有132户购买胶车164辆。泾川解放后,汽车站站长郭涛(陕西渭南人)逃跑,县人民政府派李鸿藻接管车站工作,站址未变。客货运范围扩大,东去西安,西去兰州、新疆、青海、宁夏等地。1951年泾川站又划归陕西省西安运输分公司所辖,李鸿藻调陕西彬县站,薛世昌任泾川站站长,民间运输仍以胶、铁轮畜力车为主。1956年公私合营,胶轮车由集体经营,成立"泾川运输合作社"1958年又改名"国营泾川县运输大队",共有胶车217辆,分编22个小组。1962年国营转为集体经营,后因汽车运输业务扩大,遂将胶车分批下放到生产队。泾川站由平凉地区运输公司领导,客货运跨省经营,东去西安,西至兰州、天水、固原、吴忠、白银、银川等地,日客流量两千多人次。1969年西兰公路建成柏油路面。19811983年,部分乡镇公路完成柏油工程。1982年泾川运输大队改为泾川县运输公司,纳入国营企业,业务扩大到县境内城乡之间的客货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