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馆藏研究 >> 浏览文章
 
 

郭珍/追忆苦行僧生活场景的-南石崖石窟群

日期:2015/5/14 8:58: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郭珍    阅读  【字体:
 

 

 

       泾川县是甘肃的"东大门",距西安24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是西出长安进入西域的京畿门户,和东越陇山进入京都的关陇咽喉。

  各位嘉宾,大家眼前看到坐落于距离县城约7公里处山崖上的石窟,就是泾川的南石崖石窟群,又名蒋家桥南石窟群,这个石窟总数106个,主要是用于僧人修行的禅窟。在佛教传入中原早期,洞窟内一般都是没有佛像的,僧人开凿石窟的目的,是用来修行的地方,他们在石窟内参佛、生活,过着与世隔绝的苦行僧生活。在历史上的禁佛时期,一些信念坚定的僧侣也在这些石窟中封闭洞门,白天参禅打坐,到了夜半凌晨,他们起来在附近挑水做饭,因而也就是当时官府,也难以察觉他们的存在。今天我们深入到这些洞窟,还可以看到作用不同的布局结构,有佛像窟、禅修窟、讲法窟、寝窟(也就是休息窟)、仓储窟、东司(也就是卫生间),功能齐全,他们在里面修行生活,居窟不出,躲过灭佛的劫难,佛家三宝由此传承。

  北朝以来,佛教从甘肃西部的敦煌、武威(凉州)等地区,沿丝绸之路向东传播,泾州成为东西佛教文化交流的中转地,前秦后秦、北魏时泾川先后置雍州、泾州,为省级行政建置,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中心。像蒋家桥南僧房窟群为代表的用于修禅、居所的洞窟在整个百里石窟长廊中有600个左右,这些石窟的封闭性强,防御功能好,是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原传播佛教的外国沙门、以泾川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僧人、禁佛时代逃出长安的高级僧侣居住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丝路要塞泾川经历了太多战争、兵燹和禁佛而僧众求生存的历史见证,是原生态的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活地标,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

参考资料:

  1.《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泾川文化遗产录》张怀群、赵晓春、魏海峰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

  2.魏海峰《古泾州舍利文化传承》(《平凉日报》2013年)

  3.《泾川旅游导游词选集》王安平、王贤、杜宗元、松万春、薛宝春著(2013年)

作者简介:郭珍,女,生于1989年12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任泾川县博物馆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