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坛上的古文运动,是个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的文学运动。它的代表人物自然只能举韩愈和柳宗元二人。但是这个运动的起始既很早,其先驱者也是很多的。梁肃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梁肃字敬之,又字宽中,安定(今甘肃泾川县)人。生于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幼居陆浑(今河南嵩县)并曾在新安(今河南新安)居住过。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随父流寓吴越一带。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孝中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因相国萧复的举荐,授右拾遗,修史,梁肃以母羸老而辞不应召。未几,淮南节度使杜佑征之,掌书记。德宗贞元五年,召为监察御史,转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冬,病卒于长安,赠礼部郎中。
梁肃一生虽然只活了41岁,但他在文论、创作和举贤三方面是颇有成就的。
在文学方面,他写了不少论、议、状、序、铭之类的作品,崔元翰说他"有文集三十卷"(《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今存者仅六卷一○四篇。如《祭独孤常州文》、《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盐池记》、《过旧园赋序》等。后来的《旧唐书·韩愈传》更将他和古文运动的另一比较重要的先驱者独孤及相提并论。谓"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梁肃是封建的知识分子,他和古文运动的其他先驱者以及韩愈、柳宗元一样,考虑文学问题,是从封建的立场出发的。他的思想,虽然在对佛教的态度方面不同于韩愈的反佛,而同于柳宗元的崇佛,但主要的方面还是封建社会中的正统思想。在《陪独孤常州观讲论语序》中,他盛赞独孤及"俾儒者陈生以《鲁论》二十篇,于郡学之中率先讲授";在《西伯受命称王议》中,他肯定所谓"上下之礼"和"天地之道";在《神仙传论》中,他力斥"窃窃然化金以为丹,炼气以存身,觊千百年居于六合之内"的"仙人之徒";在《兵箴》中,他既认为"兵不可废,废则终凶",又认为凡是"长民者",都应"无曰我强,莫予敢亢","无曰我大,莫予敢制",因为"威实助德,伐乃除祻","功本乎义,不本乎力","武不可玩,玩则终穷"。凡此种种,都表明梁肃基本上是用儒家思想作为指导而分析事物的。有的研究者说梁肃"思想偏重佛教,甘心为佛教充当吹鼓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论》<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第七一六页),其实并不尽确。他确有宣传佛教的一面,写了不少崇佛文章,但基本上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在论文时更是从儒家思想出发,打有儒家思想的深刻烙印;其目的则自然是为了封建制度的地久天长。但在他的文学主张中,确有许多有用的东西和新的内容。他主张为文应当宗经辅道,有益教化。同时特别注意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互相适应。这对当时古文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他病卒后,许多有名之士,都曾为文悼念,称其"为学者之师式"。
梁肃之所以在当时能享有较高的声誉,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够识别、爱护和举荐贤才。唐德宗贞元八年陆贽任主试官,梁肃、王础助陆贽阅试卷。这一科,登第者共22人,其中8人就是梁肃举荐的,这8人后来都成了很有名望的人物。韩愈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