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是我党消灭封建制度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本县土改是1951年冬和1952年春分两批完成的。第一批为城关、王村、党原、玉都、丰台等5个区;第二批为荔堡、太平、高平、窑店、楸射(今梁河乡)等5个区。当时县上成立了土地改革工作团,全县10个区每两个区并为一个分团,共有5个分团,分团设有正、副分团长各1人。我参加的是丰台区和高平区并成的分团,县委组织部长张治邦任分团长,西北土改工作队的钟元林同志任副团长。各分团按乡划分了工作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每个行政村都有1至2名脱产干部。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土改政策,将抽组的县、区、乡干部(包括积极分子)分两期在分区干校进行专门培训,县上还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用整风的形式总结减租减息工作,学习土改政策。西北局、省、地派泾的同志和县、区、乡干部等300余人,进村驻户,开展工作。他们一是具有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身着灰色平布衣的土改干部,背上行李步行到农村,住在贫雇农家中,一律在农民家里吃派饭,每顿饭付人民币壹千元(合现币壹角)。白天,他们登门串户访贫问苦,声讨地主阶级的滔天罪行;晚上,组织贫雇农学习讨论党的政策。在部队负过伤、胸前挂着不少奖章的副团长钟元林同志,为了抓好全局工作,经常顶风冒雨,手拄木棍跑遍丰台区的9个乡,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问题。雇农出身的土改积极分子、共产党员魏学锁同志,只字不识,立场坚定,斗争性强,哪里环境差,工作难搞,他就主动要求到哪里去,而且工作搞得很出色,1955年被提拔为丰台区副区长。他们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土改工作总团长每到一个区、乡检查工作,时而从下到上问,时而从上向下问。那时的干部汇报工作一钉一铆,不知道什么生编硬造。二是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领导和一般干部之间,虽职务有别,但组织、生活、纪律方面都相互监督,一视同仁,不多吃多占,更无假公济私之为。高平区委书记贺兴礼,时为土改工作组长,视力很差。他为了工作方便,无意中从一家地主的没收财产中拣来一根桐条木鞭杆,不料被团领导发现后,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原物归还。工作团、分团、工作组每过一段都要整顿纪律,只要是违背了纪律,不论职务高低,资格多老,对谁也不放过。丰台区委一名副书记在土改中犯了错误而被撤职;县委书记、县长做检讨更用不着大惊小怪。三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在激烈的对敌斗争中,敌人用种种手段,竭尽拉拢腐蚀之能事,但他们在"糖弹"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紧绷着斗争的主弦,使党的各项土改政策得以全面贯彻。
我年届花甲,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心中乐而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