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泾川县王母宫景区管理局职工在王母宫南侧发现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2015年4月,泾川县博物馆将其征集入馆。经本馆专业人员初步确认,该碑是遗失达70余年之久的元重修王母宫碑。
该碑为砂岩质。碑首、碑座都已佚失。碑身呈长方形,下端出榫头。残高210厘米(榫头高35厘米),宽129厘米(榫头宽65厘米),厚35厘米(榫头厚29厘米)。两面刻文字,碑阳为元重修王母宫碑记,左右两侧线刻缠枝花卉纹。民国时期此碑犹存,陇上著名学者张维在《陇右金石录》中著录,但误记《元重修王母宫碑记》年代为元太宗戊戍岁(即窝阔台汗十年,公元1238年)。原碑文约25行,1200余字,张维识录737字。现剥泐严重,且局部有水泥粘糊,字迹隐约,经清理,可辨识者约120余字。碑记文字为楷书阴文,由京兆路都总管府议事官兼提举学校事顾行撰文、灵台玄同逸士王道明书丹,记载了大德二年(1298)至三年泾、邠二州达鲁花赤史阔阔徒等捐资重修回山王母宫,并请洞阳真人卢尊师门人、泾州道正郭德敬率徒侣主持重修王母宫的事迹,同时对史阔阔徒垦农兴荒、爱民恤民的德政倍加赞誉。碑记是研究元代的政治状况及民族宗教关系的重要资料。
此外,该碑碑阴刻有明代题记,字迹清晰可辨。上方为嘉靖五年(1526)“泽山桑溥来游”六字篆书阴文题记、十一年“青店山人翟□来游”行书阴文题记。下方刻有“三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修建□□修香亭。会首姓名□刻于石”等字,其后列刻20位会首并两位道士姓名,落款为“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寅春三月甲辰十五日吉时”,由此可知,嘉靖二十一年,泾川王母宫修建了香亭等建筑,当年即“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明代题记为研究与西王母崇拜相关的民俗活动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