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云东门外,沿“东官路”向东至村东头,再向北走去不远,有两个村子,分别叫做“西沟沟”、“东沟沟”,也是刘家洞一族的两个“朵”。这两处村落的特点是沿着沟边座南向北面沟而居,有小路通往沟底,取泉水为生(城里、官路上居户用井水)。两村沿一条沟分东西居住,因此称作东、西二“沟沟”。
西沟沟西侧,有一块向北伸展的缓坡地,三面临沟,成“半岛”状,上面建有一座“药王庙”,四周建有围墙,供奉着药王爷(孙思邈),药王庙隔沟与刘家洞的玉皇宫遥遥相望,四季香火甚旺。附近居民若染有疾患,便去庙里求神讨药。讨药有一定的规矩:先上香、烧裱,回吩(呈述)病情,再把裱纸折成小三角,开口超上,插在香炉里。然后到庙外停留一段时间,估计药已讨到,回头再次上香、烧裱,收起药包。后用火化为灰烬,让病人服下或作药引子用。
凡有药王庙的地方必有“药王洞”。陕西耀县是孙思邈的诞生地,城东药王山是他长期隐居之处。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塑像背后,有一岩洞,俗称药王洞,深达几十公里,洞内刻有全国各地药王庙的石谱。按照过去的风俗,凡石谱上刻全国有名次的药王庙,每年农历二月二前,都要到这里取神水;陕西省陇县城北约二公里处的北坡村后也有药王殿和药王洞,据说也是孙思邈隐居过的山洞,洞壁呈赭黄色,不生草木,说是他在炼丹时,被雄黄熏蒸所致;河南修武县云台山,茱萸峰半山腰也有个药王洞,洞口高、阔各约10米,深达30余米,传说也是药王隐居、炼丹的处所。
各处的传说大同小异,药王洞是用来隐居、藏药和炼丹的地方。只是洞的大小、深浅不一,有些是天然岩洞,有些确是人工开挖的。西沟沟的药王洞比较奇特,洞口设在庙院外西边沟沿下的半山腰,有一条小路通向洞口,比较隐蔽。平常无人光顾,洞口蒿草丛生。只有每年“二月二”庙会时,人们才会想起,传说这天躜了药王洞能除百病、腰腿不痛。欲要躜洞首先需准备好灯笼火把,用来照明。洞口约1.5米高,大人要弯腰才能进入,洞中时宽时窄,有些区段只有蹲下去才可前进。全洞长约100-150米,洞底豁然变大,犹如民居窑洞。洞内未见其他物件,只有一些烟熏火燎的痕迹。这个药王洞与上述的相比不够宽大、体派,让药王在此隐居、藏药和炼丹,着实在有些屈驾了。
此洞犹如近代地道战时的地道,用来躲避战乱临时藏身,倒满适用,修洞意图为何,令人迷惑不解。此庙、此洞不知建于何时,如今可能已是庙毁洞塌!不论怎样,也是一方百姓创造的点滴文化遗迹,恐怕早已被人们忘却,因而记之。
作者简介
刘立鼎,甘肃省泾川县飞云乡人,年轻时在平凉一中上中学,1958年离开家乡,先后在中科院兰州分院、西安分院工作,1985年支援江西科学院工作,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