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二"沟沟"面临的这条沟称作"渠槽子沟",南北走向。沟底水位很高,随便掘个坑就会形成泉。沟槽长年有一股细流,沿沟渠流淌,如果打个小坝,就会聚成小湖,方便较大量的用水。每逢大雨,山洪暴发,土坝必被冲垮,过后再搭,成本不高,损失不大,花点劳力而已。住在塬上的人们,苦就苦在缺水,渠槽子沟地势低洼,水源充足,因而此处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土地湿润,水草丰盛,是放羊割草的好去处。一些有"眼道"的人,便在这里开避小块梯田,种植些蔬菜、瓜果、果树之类,倒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在这条沟里也曾有过一时兴盛的"小化工工业"-"打靛"。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技术。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
前文提到,这里土地湿润,很适宜蓝草生长。人们利用山坡地种植蓝草,就地把蓝草加工成固体蓝色染料的过程称之为"打靛"。在沟里找个较平坦的地方,挖一深坑,坑底、坑壁用胶泥(类似陶土的粘泥巴)夯实、抹平。先将割来的蓝草倒入于坑中,加水浸泡(靛甙易溶于水),保持适当时间后,再用粗布过滤,收集滤液,按比例加入石灰,再用木拐棍急剧击水(打靛)。后来才明白,急剧击水实际上是一种搅拌的方法,是为了加快溶解于水中的靛甙能与空气中氧气充分地接触,也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将靛甙分解、氧化成为靛蓝,并在碱性条件下靛蓝得以沉淀。之后将沉淀物上层水舀去,等靛蓝的水分大部分蒸发后,则可将其盛到适当的容器内,这样就制成了供给染房染布使用的蓝色染料-《靛蓝》。
飞云街上经常有两三家染坊,承接四方百姓自纺自织的土布。那时很少洋布,百姓衣着、褥被之类均用土布。蓝色染布分"单蓝"和"双蓝",也就是染一次和两次之分。能穿上双蓝衣褂的人是属经济较条件好的人家。经过一定特殊工艺处理还能染出花布,通常为蓝底白花,由于染资较贵,这种布只用于妇女、儿童制作头巾、围裙、兜肚使用。之后由于科技的发展,合成染料逐渐取代了天然染料。如今虽已时代变迁,但是这里的劳动人民传承古老优秀文化的品性,总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祖上似乎开过中药铺,儿时尚见过闲置的药柜,还有一些大黄、檀木、三七、龙骨之类的零散药包,看到"龍骨"二字,无比惊异。龙在年幼无知的心灵里是十分神奇的,看见有龙的骨头,还能不去探听?此后就倍加留意,有时弄点出来玩玩,总觉的不像骨头,松松软软的。后来从大人谈话中知道,在渠槽子沟里就能挖到"龙骨"。由于龙的神奇传说,又听说本地就有"龍骨",因此印像颇为深刻。
后来从资料得知,那里有什么龙的骨头,无非是古代动物骨骼化石而已。《本经》、《本草纲目》都有记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用于中药习称"龙骨",也称"五花龙骨"。药材龙骨,呈骨骼状或破碎为不规则块状,不具花纹,但有的具纹理、裂隙或棕色条纹和斑点,质坚硬不易破碎,更无片状脱落,断面平坦,有关节处见蜂窝状小孔;"五花龙骨"以质硬、色白、吸湿性强者为佳,为不规则块状或圆柱、半圆柱状,大小不一。全体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质硬而脆,易成片状剥落,断面显网纹,吸湿性强,以舌舔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酥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龙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镁、铁、铝、钾、钠、氯、硫酸根等。性味甘涩平。归心、肝,肾经。用于潜阳安神,阴虚阳亢,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癫狂惊等症;煅后功偏收敛固涩,多用于遗精早泄,带下崩漏,虚汁久泻,湿疮痒疹,疮口不敛,外伤出血等。
据有关资料报道,1973年庆阳地区合水县发现大象的骨骼化石,有大象头骨,大象的脊椎骨、腿骨、肋骨、肩胛骨、盆骨、腕骨等相继出土,被命名为"黄河古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在驰名中外的"黄河古象"出土面世前后不仅发现了与"黄河古象"同时期生存的驼鸟、双峰骆驼、长鼻三趾马、原脊象、鼢鼠和羚羊化石,还发现了白垩纪(12000万年前)的鱼、原始牛、披毛犀、最晚期的鬣(liè)狗(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狗)和中国罕见的翼龙(即环江翼龙)等古动物化石;以及喜潮湿的莎草植物、宜干旱的蒿属植物和见于亚热带的栎属植物的标本。据这些动、植物化石,可以认为古生代的陇东是一片汪洋,部分地方隆升为陆地;经白垩纪的地壳上升,到第三纪,一个广阔平坦的剥蚀面便出现了。第四纪的风又把黄土和岩石风化物搬运来,覆盖在这里所有的河谷、斜坡和原野上,由于地貌内应力的作用,又将黄土堆积的低平盆地抬升起来,于是便出现了一个表面完整的黄土高原。那时候陇东黄土高原,是-个森林茂密、气候炎热、沼泽密布的大草原。"黄河古象"和它的同伴们就生活在这里。随着大地的炎凉变化和黄土高原逐渐解体,这个大草原经雨水的侵蚀、河流的切割,形成了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区,这便是今天的陇东黄土高原。
泾川飞云应无例外地属于陇东黄土高原区,与庆阳合水县属相同地质年代。在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必定保存有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古生物化石。因此,渠槽子沟有存在"龙骨"的成因条件,看来渠槽子沟里有"龙骨"之说并非空穴来风。不知有一日能不能再次面世,只有拭目以待了。
作者简介:
刘立鼎,甘肃省泾川县飞云乡人,年轻时在平凉一中上中学,1958年离开家乡,先后在中科院兰州分院、西安分院工作,1985年支援江西科学院工作,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