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泾川文史 >> 浏览文章
 
 

王子隆/泾川医药事业的回忆

日期:2015/12/14 10:36:38   来源:《泾川文史资料选辑》(1—5)    作者: 王子隆    阅读  【字体:
 

 

王子隆/泾川医药事业的回忆

  我国封建社会,除皇室有御医外,民间很少有医药院校设施。清朝末叶,政治腐败,帝国主义侵华,盗贼四起,年荒瘟疫时有流行,民间疾苦实不堪言。这个时期,泾川县出现了许多民间医生,他们有的自学成才,有的投师传授,在人民群众中颇负盛名。影响较深的有李密山、李海山、张晃山、石辉山。他们治病方法各不相同,且各有特长。因此,群众称为胆大的李密山,小心的李海山,送医上门的张晃山,多方治病的石辉山,还有一个李继农,因小时患天花病麻了脸人们都叫他李麻子。他的医术高明,当时平凉府有个贾道台患伤寒病,陇东各县好多医生都未治愈,李继农给治好了。贾便委任他为陇东十七县的医官,还发给官服印鉴。此外,泾川还有两个外科中医,一个是窑店的王良弼,他给某官治好了阴疽病,某给送了一面大匾,文曰:"扁华继武"。另一个是党原"永丰里"的王立相,家传五世外科名医,每到一地,患者争相就医。他给当时的泾川县长吴伯琼治痔瘤,未动手术,只是上了一些铨药,十二小时后,恶瘤脱落。吴伯琼给赠了一副对联,上书:"一粒金丹除沉疴,不用刀圭病愈合"。俟后有一些医生都能适时应世。如城关的王益、完文杰、高彦昌、胡奋志、景浩德,党原的徐焕文,玉都的程光荣,丰台的张炳南,荔堡的高应垣,窑店的王世德,高平的王世奎等都负有盛誉。还有两个聋瞎医生,一个是司立庭,他幼年习医,中年失明,但他的脉力、方药甚佳,对患者诊病静心审度,虽望诊不行,确能心领神会,久病不愈者请他一看,便能以决生死。一个是徐志远,耳聋失明,看病时以笔代言医术很好。
  1932年8、9月间,陕甘两省流行一种瘟疫,死人很多。在疫情严重的地方,街上的铺子关了门,学校停了课。当时兴起了打针治病,但价钱昂贵,注射一支樟脑,白洋一元,吃两片阿斯匹林,两个铜板。有个河南游医张亮臣,挑着一个担子在泾川卖当,发了大财,就开了个"天兴医院"。
  1937年,山西省闻喜县的一名西医孙提山在泾开了一个"友爱医院"。他起初撺掇当地官绅开办戒烟所,给烟民发药戒除鸦片烟瘾。发戒烟证时,每人照一寸相片一张,交硬币五角,药费五角,前来戒烟的约一千余人。挣了钱,发了财,扩大了医院规模,设立了中西药房。后来,为了开展免疫工作,县政府在平凉东湖成立了西北公路防疫站,给过往旅客注射防疫针。又恐不及,还在泾川车站成立了防疫分站,委派医师李鸿勋任站长。工作不久,便将分站改为泾川县卫生院,李鸿勋任院长。有工作人员6名,医助申济潭,司药苗雨田,事务员朱善亮、耿庄、章济生,助产士李馥芳等。从此泾川有了以西医为主的公立医疗机构,他们除了治病外,还注射防疫针,接种牛痘疫苗。
  1948年,卫生院长李鸿勋因患盲肠炎请假赴平凉治病,省卫生厅派刘占鳌为泾川县卫生院院长。1949年7月,泾川解放时,刘占鳌、朱善亭、雷宏效、申济潭、李馥芳、李淑贞先后调离,留下章济生和王子隆看守医院,县人民政府即派黄廷信、荆蒲(即石果)、董旺接办。后荆蒲调专署工作,董旺为院长兼医生,章济生为司药兼医生,王子隆管事务兼中医。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泾川县卫生院逐步扩大形成了以治病、防疫、卫生、保建为主的医疗网络,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选自《泾川文史资料选辑》(15)(政协泾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