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在清同治年间随着回民迁入县境而开始新修和改扩建,现在有合志沟、寨子洼、阳洼山、朱家湾、关家林五处清真寺,均于1987年5月批准开放,1995年11月正式登记。
合志沟清真寺
合志沟清真寺位于城关镇土窝子村西沟村民小组的西山坡上。寺址最早位于该村杨家沟村民小组,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占地1.5亩,有窑洞8孔,大殿设在窑洞,砖箍门面,有房屋14间,马生全为第一任阿訇,古长青为第一任寺管会主任。建寺后曾有十几位阿訇主教,始终坚持以礼拜为主进行伊斯兰教活动。1958年,随着反封建宗教特权运动的开展,寺院关闭,活动终止。"文革"期间房屋被拆除,窑洞损毁。1978年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时,国家下拨落实宗教政策专款,修建了现在的寺院,有大殿窑洞1孔,伙房窑洞1孔,经房3间、45平方米,水房3间、45平方米,占地1亩。1979年恢复活动,李志亮为阿訇,古学先为寺管会主任。现在信教群众172人,陈志月阿訇主教,古平生任寺管会主任,经济来源以乜贴为主。
寨子洼清真寺
寨子洼清真寺位于太平乡寨子洼村寨子洼村民小组的照天镜,原名照天镜清真寺。最早寺址在老庄村民小组,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代因兵燹被毁,重新建起了老庄清真寺,亦称西坊寺,有房屋18间,其中大殿7间,水房5间,宿舍3间。解放前,泾川人马建武、马正海曾任阿訇。1955年,在马玉真、马玉林、马学超、米得才、何正亮等人的倡导下,建起了照天镜清真寺,有房屋11间,其中大殿4间,水房3间,宿舍4间。1958年清真寺关闭。"文革"期间,这两处清真寺被拆除,仅存老庄清真寺房屋3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清真寺恢复活动,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1981年在照天镜又建起了清真寺,即今寨子洼清真寺。占地0.7亩,有大殿5间,经房3间,水房5间,其它用房2间,总建筑面积289平方米。有自养地、洋槐林15亩,果园5亩,年收入1000元,用于正常宗教活动。信教群众594人,孟新民、赵志明、兰志珍阿訇先后主教,1992年兰阿訇调离后,赵恩全阿訇主教,马文选为寺管会主任。
阳洼山清真寺
阳洼山清真寺位于太平乡四郎殿村阳洼山村民小组,始建于1978年。建寺之前,这里的宗教活动与寨子洼村老庄寺合坊。1980年以来,寺院几经新修扩建,有大殿5间、150平方米,经房3间、30平方米,水房4间、60平方米,伙房1间、8平方米,占地2.5亩。历任阿訇口成福、苏长德、张玉平。现有信众160人,赵志明阿訇主教,寺管会由马四成等3人组成。
朱家湾清真寺
朱家湾清真寺位于太平乡红崖湾村朱家湾村民小组,亦称东坊清真寺,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民国九年(1920年)大地震被毁,当时寺内有窑洞3孔,信教群众40余人。与寨子洼、阳洼山清真寺合坊时,孟治民阿訇主教。解放前夕寺院重建,有房屋14间,马建武、马新民等阿訇先后主教,有信众100余人。1958年关闭,宗教活动即行停止。"文革"期间所有房屋被拆除。1978年恢复活动,马长明、兰云亭、者金升任阿訇。现有大殿5间、150平方米,经房1间、15平方米,水房3间、40平方米,窑洞1孔,占地2亩,信众437人,赵恩全阿訇主教。
关家林清真寺
关家林清真寺位于太平乡红崖湾村上庄村民小组,该寺最早的宗教活动可追溯到清同治年间,由于条件限制,当时没有固定活动场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正式建寺,有窑洞2孔,信众80余人。与寨子洼清真寺合坊后,马建武阿訇主教。解放前有房屋3间。1958年关闭,房屋被拆除,活动停止。"文革"后由孟治民阿訇主教。1984年重新建寺,有大殿6间,阿訇经房3间,水房2间,其它用房5间,总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占地2亩。信众344人,口成福、兰志珍阿訇先后主教,孙德仁任寺管会主任。
——选自《泾川文史资料选辑》(1—5)(政协泾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