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泾州知州史阔阔徒“重修王母宫碑”碑阳
元大德初年,史阔阔徒被任命为泾、邠二州都达鲁花赤,主持地方最高军政事务。史阔阔徒是一位汉姓蒙古名的官员,其先祖史天泽系元初建国名将,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其后代史阔阔徒坐镇泾州,充分显示出元代统治者对于泾州的战略重视。史阔阔徒上任后,面对泾州一带饱受金末战乱蹂践,城邑衰败,道路荒塞,房舍焚毁,人迹几绝的社会状况,通过垦荒兴农,终于出现了“马牛羊豕,日加蕃息。公私储蓄,例致丰饶”的喜人局面。于是,公元1298年正月,在史阔阔徒的带头募捐下,官民协力重修了回山王母宫,并铭碑以志。
1939年,陇上著名学者、临洮人张维出版的《陇右金石录》一书中,收录了史阔阔徒重修王母宫碑记,但此后该碑隐逸不见。直到2015年春季,泾川县王母宫景区管理局职工在植树劳动中,从西王母大殿的宫山南麓重新发现了这块碑刻,历经76年的地下掩埋后终于重建天日,补充续写了元代的回山王母宫建置史。
尤为可喜的是,在这块碑刻的碑阴,有后世的题记三则,其中一条明代题记显示:1542年,泾川王母宫修建了香亭等建筑,而当年为“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众所周知,“蟠桃大会”是宋、元、明时期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表现较多的一个主题,是西王母文化的重要组成符号,讲述的是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宴请众仙的故事。那么究竟是宋、元、明时期文艺作品中在天宫举办的“蟠桃大会”原型取材于泾川的“蟠桃大会”?还是泾川的“蟠桃大会”是在这些文艺作品诞生并广泛传播之后才“借壳还魂”,在人间的民俗活动中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当然也不排除文艺作品与民俗活动互动相生的可能。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泾川的西王母“蟠桃大会”,是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国内最早的主题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印证了西王母文化在泾川的悠久与丰富。这块碑刻目前收藏于泾川县博物馆。
——原载《平凉周刊》201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