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泾川县博物馆内部"开讲"暨学术交流活动例行展开,活动由博物馆负责人魏海峰主持,馆内专业技术人员、考古学硕士研究生于旭涛作学术宣讲,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聆听讲座。
"开讲"是博物馆今年推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分为"五进开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宣讲)、内部开讲(馆内学术交流)和在线开讲(网络平台宣讲)等方面,是全面提升博物馆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服务泾川城乡群众、加大泾川文化遗产宣传力度的组合性工作措施。其中内部开讲更加侧重学术性。
本次讲座主要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两大板块。在旧石器时代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各个时期的典型文化类型的遗址状况、出土器物形态及这一时期古人类体质特征的演变,解读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发展状况。
由于新时期时代文化类型丰富,所以于旭涛主要对甘肃地区常见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师赵村一期文化、仰韶早期文化、仰韶中期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等几种文化类型的分布情况、发现过程、陶器特征、居住条件、生业方式等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得出,甘肃地区新石器时代各考古学文化具有较强的先后承接关系,区域特征明显。此外,在齐家文化时期影响较为深远的玉石之路基本形成,这可能就是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前身。
于旭涛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系考古系硕士研究生,曾经参加辽宁大连洪子东史前遗址、辽宁大连鞍子山积石冢等考古发掘工作以及辽宁大连小珠山遗址考古资料的室内整理工作,现为泾川县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宣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