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位于泾河上游黄土高原中部的秦陇交界地带,泾河、汭河、黑河、红河四条主要河流穿城而过,在它们的孕育下,一代又一代的泾川先民在这片沃土上谱写了绚烂多彩的历史篇章。当我们想要充分了解泾川悠久历史的时候,就必须要问,最早出现在这里的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他们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这一切都要从1974年至1976年的两次发现说起。
这年的春天,泾明公社干部刘玉林带领群众在泾明公社郝白村牛角沟植树时意外发现过动物化石碎片和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一批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1976年,当地林场工作人员在牛角沟平整土地时更是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头骨碎片,对古人类颇有研究的他意识到这些碎片的重要性,就将这些碎片收集起来,拼接后发现,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最新鉴定结果表明,它可能属于20多岁的男性个体,属蒙古人种,学界将该古人类个体命名为“泾川人”,其颅容量为1504毫升,在现代人的变异范围之内,可见它与现代体质特征基本类似,年代约为距今4.8万——1.5万年。泾川人头盖骨填补了晚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化石的发现空白。
无独有偶,同年秋,他和城关镇中学老师何浩林在泾川县太平乡梅家洼岭背后村大岭上植树时又发现了一批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进一步丰富了泾川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经过数次调查,该遗址文化层可分为上下两层;遗址裸露地段土壤特征显示,这两层文化遗存年代均属于中更新世晚期。下层出土的砍砸器、大尖状器和刮削器等与蓝田人文化类型较为接近;而上层石器小型化的特征则与北京人较为接近。据此推测,大岭上文化遗存时间跨度约为距今115万年——20万年。
总之,自约距今100万年左右开始,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由此点亮了泾川文化的星星之火。然而,通过前文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岭上遗存与“泾川人”之间存在着约15万年文化空白期,笔者认为这可能归根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对自然依赖性大,人口密度小,期间又发生过几次较大的其后波动,因此,这一现象很可能是人口迁徙造成的结果;二是迄今为止,我县对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较少,已经为人们所知的又没有经过系统发掘的,这就可能造成还有一批这一时期的古人类材料尚未被人们认知,已经揭示的部分认识不够全面。
——泾川县博物馆业务科 于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