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泾博讲堂 >> 浏览文章
 
 

文博人讲文物故事|秦弦纹灰陶蚕形壶

日期:2020/8/5 14:38: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jcxbwg    阅读  【字体:
 

 

      为充分发挥文博资源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在传播知识、解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关于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的安排部署,我馆近日陆续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文博人讲文物故事栏目,旨在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参观、在线享受文化资源的需求,力求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秦弦纹灰陶蚕形壶

李凤霞

 文博人讲文物故事|秦弦纹灰陶蚕形壶

      泾川县博物馆藏有一件秦弦纹灰陶蚕形壶,壶高31.8厘米,口径14.5厘米,腹径12厘米,唇口、短颈、圈足,腹部为横向长椭圆状,以暗刻弦纹装饰。蚕形壶又称鸭蛋壶,因器形似蚕茧,又若鸭蛋而得名。

     蚕形壶初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产,后盛行于西汉,东汉后期逐渐消失。春秋战国时,诸侯之间相互争霸称雄,在行军作战中,将士们用蚕形壶盛装酒水,携带不易溢出,以解决旅途饥渴,既方便又美观。同时,在战场上它也有探测器的作用,士兵们把空的蚕形壶埋于地下,俯于地面将耳朵贴在壶口,通过倾听远方敌军骑兵的马蹄声来预测敌军动向,所以蚕形壶就成了两千多年前最古老的“窃听器”。它的使用也从此开始流向全国各地,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蚕形壶在器型上得到改进和完善。

      随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发展强盛,为两汉厚葬之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蚕形壶也就逐渐成了随葬品。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都有蚕形壶考古发掘出土,多数为陶器,多出土于墓葬中。

      经历了从日用容器到丧葬明器的转变,这种原有传统的丧失或改变应该也是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对于研究丧葬习俗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