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文博资源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在传播知识、解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关于“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的安排部署,我馆近日陆续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文博人讲文物故事”栏目,旨在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参观、在线享受文化资源的需求,力求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唐瑞兽葡萄纹铜镜
高建锋
考古发现,中国铜镜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唐代铜镜制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图案丰富多样,构图明快清新,纹饰的配置和寓意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高潮时期。瑞兽葡萄镜更以纹饰富丽、铸造精美成为当时最为流行,最受人们青睐的镜子,也是我国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产物。
泾川县博物馆藏有一面瑞兽葡萄镜,唐代,青铜质,直径15.3厘米,厚0.8厘米,重626克。镜呈圆形,面平整,镜背中心为伏兽钮,钮周围一高圈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六只瑞兽环绕镜钮在葡萄叶蔓及九串葡萄果实之间攀援嬉戏,瑞兽或追逐玩耍,或回首凝望,或匍匐潜行,或仰面朝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外区饰一周同向环绕的骏马、鸾鸟、喜鹊等十二只动物纹饰,奔跑、飞翔于葡萄枝蔓和十二串累累的葡萄果实之间,动物的鬃毛、尾羽、表情甚至肌肉塑造的清晰生动;镜缘处饰一周流云纹。此面铜镜纹饰均为高浮雕,铸造精致,繁缛富丽,细腻生动,品相完美,为国家二级文物。
瑞兽葡萄镜出现于初唐,主要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形制多为圆形,少量呈方形或菱花形。镜背纹饰主要采用瑞兽、凤凰、鸳鸯、喜鹊、鸾凤、花鸟、葡萄、流云等图案,在铸造技艺上开创了高浮雕艺术形式,成为唐代中期极为流行的一种铜镜装饰纹饰,其纹饰图案充满神秘色彩。 镜中“瑞兽”究竟为何物?从史籍来看,其为狮子或狻猊,从《汉书.西域传》和《尔雅.注疏》中得知,狻猊就是狮子,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狮子作为珍贵的贡品输入中国的。关于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引种成功的,在当时的丝织品上就有葡萄花纹出现。唐代手工匠人们把汉代铜镜流行的瑞兽纹饰与葡萄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的规矩格局,使铜镜装饰纹样形成了由神兽镜、规矩镜向花鸟植物纹转变的特殊产物,创造出了具有神秘色彩且有感染力的装饰图案,从而解开了唐代铜镜以花鸟为主题纹饰的序幕。
铜镜早期作为供器、法器和礼器,拥有神权,充满神秘、圣神之感,只有皇室及达官贵族享用,成为他们显富争贵之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到西汉末年铜镜才走向民间,更贴近生活,成为人民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必需品,照面饰容,正人衣冠。特别是瑞兽葡萄纹饰在唐代铜镜装饰上的形成和流行,深受人们的至爱。瑞兽葡萄镜纹饰是把兽禽图腾符号人性化,将装饰艺术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人们膜拜的心理,生动形象的演化地充满人情味。如狮虎豹马等象征刚毅与坚强之意,犬鸟蝶鹊等象征敏捷与美好之意,葡萄蔓延的枝条和丰硕的果实,象征着“富贵长寿”、“多子多福”的寓 意,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时工匠们打造纹饰时,将人们的祈愿和追求用艺术手段融入其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唐代铜镜的铸造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特别在初唐后期至盛唐的过渡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文化艺术欣欣向荣,内外政策也非常开放和宽松,从而吸引了各外国人士前来交流、学习、经商,其中有不少外国人还在中国定居下来。大量的外来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也就随着传播到了中国各地,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丰富的基础,使唐代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瑞兽葡萄镜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继承了以前的本土文化传统,而且把外国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吸收了进来,再经过中国古代工匠画工的再度创作,不断演化,铜镜制造就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了异国色彩,有了新的发展。唐代人对外来事物能够接纳与运用,毫不拘忌,可见当时是个大气磅礴的开放时代。瑞兽葡萄镜就是这个时代中西方艺术风格融汇的典型器物,是接纳西域文化的实物例证。图案中的瑞兽和葡萄是从一带一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来到中国的,丰富和滋养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古代铜镜也传播遍及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域,瑞兽葡萄镜被誉为“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从而也反映了对外开放带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中国铜镜史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