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泾博讲堂 >> 浏览文章
 
 

文博人讲文物故事|宋狮纽錞于

日期:2020/8/6 17:17: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jcxbwg    阅读  【字体:
 

 

      为充分发挥文博资源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在传播知识、解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关于“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的安排部署,我馆近日陆续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文博人讲文物故事”栏目,旨在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参观、在线享受文化资源的需求,力求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宋狮纽錞于

 顾海丽

     1995年在泾川县王母宫山出土了一件狮纽錞于,宋代,黄铜质,通高98.5厘米,口径53.6厘米,口壁厚3.3厘米,平底葫芦形,狮钮,圆肩出宽沿,束颈,鼓腹,微侈口,狮昂首,粗眉凸目,嘴紧闭,脑后螺饰,丰胸,短体,四肢粗状有力,附站錞肩,足部连裆,长尾后拖,四肢肩腹饰凸云纹。现藏于泾川县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錞于,亦作錞釪、錞。我国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多青铜质,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通常有钮,多为环钮、桥钮,或作虎形、马形、龙形,狮形,便于以绳索悬挂在横梁上敲击。由于钮具有辨识性,故而一般錞于以其外形来命名。考古资料显示,迄今为止我国共发现錞于约百余件,多出土于窖藏坑。湖南省石门县出土21件錞于,而其15件就发现于一处窖藏。

文博人讲文物故事|宋狮纽錞于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击鼓、吹角、鸣金、錞于等,都作为军乐器指挥军队进退。中国古代有“击鼓鸣金”一词,说的是古代指挥军队作战使用的两种乐器,击鼓,则部队向前冲锋,鸣金(考古资料显示金所指的就是青铜錞于),则部队向后撤退。 《淮南子·兵略训》有“两军相当,鼓錞相望”的记载。《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韦昭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由此可见錞于作为军中乐器常与鼓配合,指挥军队进退。

     錞于除作为军事用途外,也常用于宴乐、祭祀。《周礼正义》中有“金錞于亦以和乐”的记载。考古资料显示,錞于还和鼓、编钟等乐器一起出土,说明錞于有配合奏乐的功能。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的一件鎏金八人乐舞扣饰,该扣饰上铸造演乐图像中,有一人奏錞于,左手抱持錞于腰部,右手拍击錞面。有文献记载,一直到明代,广西地区在过节的时候还有人在敲錞于。说明錞于常与鼓、编钟等其它乐器配合,做祭祀、宴饮乐器使用。

文博人讲文物故事|宋狮纽錞于

鎏金八人乐舞扣饰

底下一排,右(2)手里抱的一件錞于祭乐器

 

      泾川出土的这件錞于是甘肃出土錞于中为数不多的一件,并为宋代遗物,从其出土时间和出土地的宗教性质来判断,应为当时王母宫举办庙会祭祀用的一件礼乐器。《穆天子传》中有周穆王曾与西王母相会于回山的记载,汉武帝于元封年间在回山上修建王母宫。宋翰林学士陶谷所撰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记载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泾川回山王母宫就已举办西王母庙会,并对回山王母宫进行修缮。自宋代以来,以西王母为主题的公祭、民祭民俗祭祀活动从未中断。截止目前,西王母庙会已举办1052届。该庙会融合了历史、宗教、民俗、礼仪、节庆、文化展销等诸多元素。该錞于的出土也无疑成为泾川举行西王母祭祀活动的实物见证。

      錞于作为一个实物本身既是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也是远古生活的再现,更是研究古代军事、乐器等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