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绿釉龙虎纹博山盖陶奁
程婷兰
远古人已经知道“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用贝壳、兽牙来装饰颈项。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奁出现了。奁,是中国古代女子对于首饰盒的称呼。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道“奁,镜匣也”,千百年来,每逢女子出嫁,娘家总要送给女孩一份丰厚的嫁妆,首饰盒是必不可少的。从考古资料来看,妆仓内部一般存放铜镜、梳、蓖、胭脂、唇脂、假发、镜刷、小刀、香泽、白粉、眉黛、油彩、粉扑、香料、印章以及一些珍贵的小物品。
其实在中国古代,男子也会用到首饰盒,只不过,男子用的盒子叫椟,而女子用的盒子叫做奁。在《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写了这样一首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表现自己一介书生困于锦绣之中,怀才不遇的情感。除此之外,我们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宋人的《半闲秋兴图》当中都可以看到奁的身影,由此可见,奁不仅是一个实用物品,更是古人用来寄托情感的物件。
奁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开来,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历史十分悠久。中国传统造物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妆奁的发展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泾川县博物馆内,有一件出土于汭丰镇百烟村的汉代绿釉龙虎纹博山盖陶奁,泥质红陶,通身施以绿釉。博山盖饰龙、虎纹。器身呈直筒状,饰以浮雕高山、祥云纹、间饰龙、虎、鹿、豹四兽,底部有兽足,精美异常。在汉代,不管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普遍崇尚神话世界,向往神山仙境,追求永生世界,这一思想就反映在了他们常用的器物上面。这件绿釉陶奁,用的就是博山盖,而博山就是古代人们所崇尚的一座仙山,在今天的蓬莱烟台一带,这也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谋而合。
泾川县博物馆汉代绿釉龙虎纹博山盖陶奁
泾川县百烟村出土
在战国秦汉时期,奁多为陶制,是名望贵族才能享有的。经过唐宋变革进入宋代平民社会以后,人们在追逐器物精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器物的实用性,这使曾经昌盛一时、适合席地起居的汉式陶奁逐渐演变成适合垂足而坐的多层漆奁。妆奁的变化同古人坐姿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汉代小巧的陶奁是适合席地而坐时代的,垂足而坐的坐姿在宋代最终确立下来,室内家具逐渐增高,大型漆奁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到了明清时期,妆奁的款式设计继承多为折叠式梳妆匣,外形小巧,便于携带,上盖打开,可支起镜子,匣内置多个存放梳妆用具的小屉。到了后期,奁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欣赏功能大于实用功能。从妆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也可以看出古人始终不变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