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泾博讲堂 >> 浏览文章
 
 

泾博学术|刘玉林:冯玉祥的百字碑

日期:2020/8/28 17:39:5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jcxbwg    阅读  【字体:
 

 

冯玉祥的百字碑

□    刘玉林

泾博学术|刘玉林:冯玉祥的百字碑

     泾川县王母官碑林陈列室的外侧墙壁上,镶嵌着一方引人注目的石碑。碑高160公分,宽67公分,碑额空白,朴素大方。碑文书写八行二寸楷书,有少数字迹残缺模糊。全文是: 

     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 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忠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做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军队是人民的武力

 中华民国十六年 冯玉祥 

     正文连同落款整一百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碑文中第一行策六字以后的字迹有残缺。

     此碑原立于回山顶的露天碑林,后经多次破坏,所有碑石均被推倒,有的被打碎,有的埋入土中。1976年维修王母宫和山顶钟亭时,这块碑才得重见天日,县文化馆把它同别的碑石一起移于山下保护。为什么别的碑石陈列在室内,这块碑却放在室外墙角下呢?原来修建碑房时正是“四害”横行最猖獗的时候,公开陈列在碑房里,很可能被当作“革命对象”而被毁掉,追究起来上纲上线,文化馆同志也会担很大风险。如果不设法加以保护,不仅文化馆同志们不忍心,就连当时的民工也不答应,因为冯玉祥在泾川人民心目中的印象是极深的。保护冯玉祥的百字碑不仅成为文物主管部门的事,而且有个民意问题。后来文化馆的领导同志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把这块碑镶在碑房的这面墙上,如果有人要“革"它的“命”,就用泥糊起来;如果可以展出,就把泥皮剥掉,露出碑的全貌,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又避免了风险,所以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却费尽了文化馆一些同志的苦心。

     民国二年,冯玉祥将军转战于陕州、泾川、陇州、长安和子午岭一带。1926年秋,冯玉祥访苏结束,由西伯利亚绕道库伦,从内蒙回国。五原誓师以后,他采纳了李大钊的建议,制定了“固甘授陕,联晋图豫”的八宇方针,从宁夏到达甘肃,准备东进陕西,然后会师郑州。到甘肃后,平凉有陇东镇守使张兆钾(平凉人叫他张狼)盘踞。冯玉祥先派孙良诚打走张狼,又派旅长吉鸿昌向泾川追击,吉鸿昌进驻泾川时,张狼闻风星夜逃走,张狼军后被国民党军收编。在冯玉祥到达平凉之前,张狼的残匪预先在城西北炸药库内安装了引爆装置,准备在冯玉祥经过时爆炸,置冯于死地,由于他早到了约半小时,刚进张狼公馆落座,不一会就听“轰隆”一声巨响,瓦飞窗裂,全城为之震动。这日正逢圣诞节,福音堂内正在做礼拜,一根屋梁下来砸伤多人。人们以为又要打仗,引起了一场混乱。从这次事件中冯玉祥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张狼虽然逃跑,但他是平凉本地人,一定有不少余党留在地方上,加之平凉这一带,地处西北边陲,比较闭塞。人民对于革命的道理还不十分理解,又加张兆钾等多年盘踞,在地方上有根深蒂固的势力,其党羽多受吴佩孚委任,潜伏各地,兴风作浪,成为革命的阻力。所以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懂得一些革命的道理,觉悟起来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冯玉祥将军曾说:“我一到这里即看重此点,用种种方法,从事于民众工作”。除文字及口头宣传外,又开了多次民众联欢会,由政治部编出许多新戏,都以帝国主义必须打倒,军阀势力必须铲除,民众力量最为伟大,革命主义终必胜利等等的道理为主题,内容通俗,形式简单,再次演出都很受观众的欢迎。经此一番宣传,收得不少的功效,不但使人民对革命日渐了解,且使军民打成一片,互相帮助,亲热的如同一家人一般。”“这一回总算把革命的浪潮灌注了些进来,留给人民一些难以消灭的印象。”这块石碑正是他进行革命宣传的一个实物证据。        

      这年冬天他还在平凉举办了军事政治学校,印发了不少政治宣传品,开设了政治课目,宣讲三民主义,进行军事训练,为革命军培养青年干部,泾川平凉的不少爱国青年参加了学习,学员的袖章上写着“不扰民,真爱民”的口号,以后随军东进,大都成了干部。在驻平凉期间,革命军面临很大的困难,伤病员很多,无法处置,粮饷弹药急待补充,有的部队无衣无食,将频绝境。就是这位革命军的司令官也只能吃到一锅煮的“革命菜”。他说:“在我们而前,是一个每年百三十万元收入的穷陕西;在后面,是一个更为穷荒的甘肃。这种种难关,如何打破?搁在我肩上的重责如何担当?身处此境,不由我不心焦如火,眠食难安。”就在这种十分限难的情况下,他还是一鼓作气,坚持对开往前线的军队进行整编补充,加强训练,使其整整齐齐,还要每天举行朝会,亲自点名讲话,宣传革命道理。由于他整天想着革命,到处讲孙总理的遗教和主义,有一天晚上他竟然梦见了孙中山总理和他亲切握手交谈,让他爱护民众,完成革命事业。当时的西兰公路虽在清统治年间经左宗棠整修过,但以后的几十年内无人经管很不好走,冯玉祥命令自己的军队边进行训练,边栽种树木,整修道路,使泾平路为之改观,前几年还能看到不少“冯公柳”在大道两旁迎风婆娑,和“左公柳”媲美,平凉中街原来的中山桥也是冯玉祥驻防期间修建的,当时的桥身为木石结构,桥上为游廊式建筑,筒瓦红柱,画栋雕梁,十分美观,每逢节日,桥上张灯结彩,倒映水中,活象一只飘游的画舫,别有一番风趣。据说是为表示“与民同乐”而修建的。 

      由于他宣传工作做的好,又能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因而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927年春,大军东下时经过泾川,人民踊跃捐献粮食,光四乡人民运送的粮食就堆满了几座房子,柴草堆积如山,冯玉祥说:“我和百姓谈话,他们都说:‘今天最重要的是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出些粮食,不算什么。’他们把粮食纷纷运到县政府里去,肩摩踵接,络绎不绝。”他从泾川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看到了革命军和人民的鱼水关系。他感慨地说:“中国的人民,真是可敬可佩,只要官吏军队真正为大众谋福利,他们实在是不惜牺牲一切以助之的。”可见陇东人民为国民革命所作的贡献。 

      经过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冯玉祥将军的这块百字宣传碑,饱经历史的考验幸存到了今天,人民群众曾经从这些通俗易懂的文字里了解了革命的意义,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终于成为历史的渣滓,受到了人民的惩罚。冯玉祥将军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这块碑石正是历史的见证,它将和冯玉祥将军的名字一样,名列青史,永垂不朽。

:文中引文均取材于《我的生活》,冯玉祥著,附图为碑文照片。

 本文原载于《陇苗》杂志1983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