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泾川文史 >> 浏览文章
 
 

泾博学术|刘玉林: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日期:2024/1/12 10:00:4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刘玉林    阅读  【字体:
 

 

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刘玉林

甘肃省泾川县地处陕甘交界,自秦汉以来就为中原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联系的交通要冲。泾河两岸遍布历代文物古迹和古文化遗址,尤以北魏时期的南石窟寺和瑶池王母宫石窟而著名。1976年玉都公社太阳墩大队社员在改土修田过程中,挖掘出一批窖藏文物,现将情况报道于后;太阳墩大队位于县城正北约十公里的黄土高原上。这批文物共铜器十件,是在距地表一米左右的平地里出土的。周围未发现其他遗物。铜盆三件。I式二件,形制大小相同,侈口,口沿上折,深腹,平底,腹部有连接的凸弦纹四道,口径33.5、腹深12.5厘米。一件底部有较厚的烟熏痕迹和修补痕迹。式一件,侈口,口沿上折,有半圆形耳四个,耳中有孔,口径7.3、深5.8厘米。外壁烟痕很厚,内壁光洁,成黑色(图一)。

泾博学术|刘玉林: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图一 铜盆

铜扁铃三件。一件饰突起方格对角线纹,每面有乳钉十四个。两件素面,均为凹口,钮下有孔悬舌,已脱。通高分别为10.9、7.2、5.5厘米(图二)。  

泾博学术|刘玉林: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图二 铜扁铃

铜熨斗二件。形状相同,宽沿、长柄。头径为16、12厘米,柄长分别为22.5、17.5厘米(图四)。鎏金铜佛像一尊:由宝盖、佛光、佛身、底座四部分组成,有榫卯可以套叠在一起(图三)。宝盖为荷叶状,直径13.5厘米,边沿下折,上有凹荷叶纹,中间有孔连接伞柄,孔周有两道凹同心圆弦纹,折沿上有孔十六个,是装饰缨络的。佛光分项光和背光,项光圆形,直径7厘米。背光直径10.5厘米。上饰浮雕式莲花瓣纹和细线浅刻羊肠纹。项光下部有长方形方孔,背光下部为一4.2×2.8厘米的长方形缺口,是连接佛身和佛座的卯孔。背面边沿有两两对称的四方形突起,中间有孔,为连接其他附加物的卯孔。佛为高肉髻,面形长圆,直鼻大耳,眉纤而长,头微前倾,两手置腹前作禅定印。着通肩式大衣,结珈趺坐于双狮宝座上。底座长方形,四足,饰浅刻羊肠纹,顶面浅刻草叶纹。中间有长方形中空柱状突起,可与佛身套在一起。

 

泾博学术|刘玉林: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图三 鎏金铜佛像

 

 

泾博学术|刘玉林: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图四 铜熨斗

   铜印一方。卧马钮,通高3.3厘米,印面2.5×2.4厘米,白文篆书归义侯印,印文清晰(图五)。

 

泾博学术|刘玉林: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图五 铜印

   据了解,出土时两个式铜盆扣在一起,其他器物存放盆中。器物在盆内放置情况不详。佛像作高肉髻,长圆脸型,脖下没有横纹,衣纹突起成台阶状,线条规律对称,棱角清楚,莲瓣宽短而圆。这些特点和麦积山78窟正面坐佛、龙门宾阳中洞本尊如来、灵寿三圣院北魏鎏金铜造像、新乡市博物馆收购的有永平三年纪年的北魏造像的特征极为相近;特别是和我县北魏永平二年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凿的南石窟的造像,在发髻、头型、衣纹等形式上更相似。佛像上的宝盖,在北魏时期已盛行于佛界。《洛阳伽蓝记》在记叙建中寺的胜况时说:金花宝盖,遍满其中。正可与出土文物相印证。铜盆和四川阿坝州汉墓所出铜洗造型完全一样,只是腹部少二环。扁铃、熨斗等器也具有汉魏风格。归义侯印篆法平直方整,笔划近隶;浑厚古朴,具有明显的汉魏风格,和陕西博物馆藏立义将军印、传世的魏率义氐伯长魏率义羌伯长关内侯印等魏印的特点完全一致。综述上面各种器物的特征,可以初步确定这批文物为北魏时期的遺物。如果这个判断可信的话就可进一步探索归义候印的主人是谁了。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四夷国王, 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 地。郡、县。西汉有归义羌侯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烧当羌首领为归义侯,其治所为归义城。可见归义侯这个封号自汉就有了。《魏书·官氏志》载 ……归义侯、率义侯、顺义侯……右第五品上。《魏书》卷八十载:樊子鹄,代郡平城人。其先荆州蛮酋,被迁于代。父兴,平城镇长史,归义侯。代郡属恒州领四县:平城、太平、武周、永固。显然与文物出土地点不符合。又据《魏书》卷九十九载:鲜卑族西秦乞伏国仁死后,弟乾归统事,称王,置百官。登封中,迁于苑川(今兰州附近),后为后秦王姚兴所破,逃往枹罕(今临夏县) 遂降姚兴。姚兴于弘始二年(北魏天兴三年即公元400年)任乾归为河州刺史,封归义侯。明年复使乾归还镇苑川。乾归私称秦王,后为兄子公府所杀,子炽磐又杀公府。炽磐死后,由子暮末统任。由于暮末政刑酷滥,内外崩离,部民多叛,人思乱矣,后被夏主赫连定所逼,派使者向魏世祖求救,世祖许以安定以西,平凉以东封之。暮末乃焚城邑,毁宝器,率户万五千至高田谷。神嘉四年(431年)赫连定攻破南安,暮末及宗族五百余人出降,被送到上邽(今天水) 。西秦自乾归统事至暮末灭亡,凡经四主三十多年,其主要活动范围在苑川、南安、枹罕、安定、平凉一带。《魏书·地形志下》载泾州领郡六,县十七。安定郡,领县五:安定、临泾、朝那、乌氏、石堂。”“平凉郡领县二:鹑阴、阴密。《泾州志·沿革地域志》载:泾州秦为义渠之地,汉武帝时始置安定郡。晋魏因之,后秦为雍州治。后魏初置泾州。故安定郡即泾州,现泾川。因经常受到羌、匈奴、鲜卑等民族的争夺,西秦王暮末被封于安定平凉,很短时间即灭亡。因而我们认为这批文物可能属于暮末的遗物。其一,安定平凉是暮末的封地。其二,归义侯是暮末的开国祖宗乞伏乾归的封号,西秦诸王可能把归义侯印作为传家宝看待。其三,暮末灭亡前夕仓皇奔逃,焚城邑、毁宝器,把这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埋在自己的封地也是有可能的。其四,后秦王姚兴又是一个笃信佛法、崇敬沙门的人,佛像与印信同出,似与姚兴封赏有关。如果以上理由可以成立的话,那么这批文物的年代也就可以推断。据记载:庚子四年(即北魏天兴三年,公元400年)秋七月,秦封乾归为归义侯。暮末灭亡在永弘四年,即北魏神嘉四年(431年)。这批文物窖藏的年代,约在公元430431年暮末灭亡的前夕。是否妄断,犹待验证。

注释

麦积山文物保管所:《麦积山石窟的新通洞窟》,《文物》1972年第12期。

洛阳市文化局:《龙门石窟》,第10页。

《石家庄地区考古新发现》,《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图版拾叁:3

《新乡市博物馆馆收集一件北魏铜造像》,《文物》1978年第1292页。

《洛阳伽蓝记校注》,第39页,古典文学出版社。

《四川阿坝州发现汉墓》,《文物》1976年第11期第92页图八。《陕西出土的一批古代印章资料介绍》,《文物资料丛刊》第1辑第192页图一:3

陈寿荣:《怎样刻印章》,第9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法》1978年第311页。

转引萧之兴:《试释“汉归义羌长印”》《文物》1976年第7期。《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上》。

 

(原载于《文物资料丛刊》1983年第8期)

(原题目:甘肃泾川发现一批西秦窖藏文物)

 

作者简介 :刘玉林

泾博学术|刘玉林:泾川玉都太阳墩窖藏文物

刘玉林,男,汉族,中共党员,平凉地区著名文博专家、知名学者,原平凉市博物馆馆长。196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先后在泾川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泾明人民公社、泾川城关中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就对文物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先后发现了泾川人头盖骨化石、晚商族徽铜鬲等一批珍贵文物及牛角沟遗址、大岭上遗址、合志沟遗址等众多古文化遗存。其中,大岭上遗址甘肃境内惟一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证明早在60余万年前,泾川大地就有古人类活动;1976发现的泾川人头盖骨化石更是填补了甘肃省人类化石发现史上的空白,为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和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