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1977年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它的出现,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认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是新石器时代漆器的代表作。尽管出土时,木胎朱漆碗有所残损,且圈足和外壁上的朱红色涂料剥落得很严重,但仍能看出形制,独特魅力难掩。
作为一件食器,其造型古朴,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身上薄薄的朱漆是天然漆添加朱砂制成的。它的发现,将中国漆器的历史推前至六、七千年前,表明当时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使用天然漆的技术,用以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这一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2002年,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这一决定,既是对这件文物历史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它在博物馆中静静展示,让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来源:新华网、浙江省博物馆(转载是出于宣传文物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