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博物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博快讯 党务馆务 法律法规 网上展览 泾川文史 馆藏研究 文博商店 宣教互动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泾川县博物馆 >> 考古专题 >> 浏览文章
 
 

国宝鉴赏| 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之—河姆渡出土陶灶

日期:2024/12/20 11:09: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佚名    阅读  【字体:
 

 

河姆渡出土陶灶

河姆渡出土陶灶为新石器时代“陶灶”,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国宝鉴赏| 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之—河姆渡出土陶灶

 

01

 

 

陶灶通长55、通高25厘米口宽37厘米。夹砂灰陶。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

 

灶身看起来像个倒置的大头盔,呈簸箕形,陶灶的火门开口很大,略微上翘。外壁两侧各有一半环形大耳,便于提携搬动。内壁横附有三个如同支架一般的乳丁,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与两耳连成一体,一个则位于后侧,用来承架陶釜。灶底有椭圆形圈足,有四个镂孔。

 

 

 02

 

文物背景

河姆渡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发现,在1973-74和1977-78年两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有资料。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食物方面,植物中有水稻的大量发现,被断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残存尚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动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

国宝鉴赏| 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之—河姆渡出土陶灶

03

 

文物价值

 

陶灶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架釜炊煮专用设备,而且此器型在河姆渡及其他遗址中均未发现,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陶灶器型!陶灶设计别致、结构科学,在使用时,灶底、灶壁与陶釜之间留有空隙,便于通风、散烟和控制火候,可在木结构房屋内使用,使得河姆渡人不再担心因刮风雨雪等天气的出现而吃不上熟食了。从口径大小来看,陶灶可供一家老小生火做饭使用。另有学者指出,这件陶灶应该是用于船上。灶的火门上翘,可以防止船体摇晃时灶火掉落到船上。圈足的四个镂空孔磨损严重,应该是用绳子将灶固定在船上所致。有了这种陶灶,以渔猎为主的河姆渡人可以长时间在水面停留,去更远的地方打鱼。国家一级文物,并入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04

 

文字溯源

 

 

 国宝鉴赏| 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之—河姆渡出土陶灶

甲骨文字形或从水、丂(柯)声,或从水、何(荷)声;金文从水、歌声;战国文字、篆文、隶书、楷书皆作从水、可声。从水,表示与水相关;可声,表示音读。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

国宝鉴赏| 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之—河姆渡出土陶灶

战国文字、篆文之字形皆从水、度声。从水,表示与水相关;度声,表示音读。楷书变渡。在六书中属于形声。